11月15日-18日,首屆中國(黑龍江)國際綠色食品和全國大豆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豆博會”)在哈爾濱市舉行。此次豆博會由國家農業農村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主辦,以“構建大豆全產業鏈、提高供給保障能力”為主題,包含權威發布、專題報告、招商推介、產銷對接、產品展示等活動,全面推介中國大豆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新業態。
豆博會現場照片
走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禹王集團的展位,“振興中國大豆,端牢中國飯碗”的標語振奮人心,“從種子到餐桌”的天然大豆全產業鏈產品吸睛全場。有呵護心腦血管、營養不油膩的原生子葉油、高油酸子葉油和二酯子葉油,有好吃又健康的植物基素食、高純度蛋白飲料,有針對不同人群的營養配方蛋白,有植物萃取的綠色洗護用品……這些琳瑯滿目的大豆產品展現出禹王在天然大豆精深加工方面的最新科創成果,向每一位到達展位的觀眾訴說著“禹王全價營養,吃出美麗健康”的品牌追求。
豆博會期間,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黑龍江省省委書記許勤,省長梁惠玲蒞臨展位,對禹王全產業鏈發展在引領大豆產業變革進步方面做出的貢獻予以肯定,希望禹王持續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加強大豆終端產品的研發推廣力度,為推進“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蒞臨展位參觀
黑龍江省省委書記許勤蒞臨展位參觀
黑龍江省省長梁惠玲蒞臨展位參觀
傳統產業“發新枝”,這背后,正是創新的力量。使命激發創新,“為自己、救地球,推動變革,讓安全放心的植物蛋白食品為人類帶來健康長壽的生活”的使命,賦予了禹王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現代中國大豆產業發展史上,留下了創新者前行的足跡。
初心播撒變革進步的種子
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生活水平低,肉蛋奶稀缺。如何解決老百姓營養健康問題,成為了禹王集團董事長劉錫潛心中的一個難解之結。1979年,劉錫潛從《人民日報》上了解到:吉林省財貿學院發明了一種用豆粕制作的人造肉。“這種人造肉有肉的營養和口感,可以解決老百姓蛋白營養缺乏的問題”,劉錫潛內心認準了這一點,創辦了禹王集團的前身——禹城縣城關鎮蛋白質廠。通過多半年的設計設備、摸索工藝,終于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自此實現了大豆組織蛋白生產工業化,為貧瘠年代的人民群眾帶來了物美價廉、營養豐富的食品。從此,禹王便與大豆結下不解之緣。
洗盡鉛華始見真,浮華褪盡方顯誠。四十四年的創新發展,禹王在“至真至誠”的核心價值觀指引下砥礪前行,現已發展成為全球大豆蛋白行業領軍者,全球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食品及其原料加工基地。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大豆蛋白分會理事長單位,國家大豆精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單位。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農業農村部大豆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下屬7個工業企業,年加工非轉基因大豆60萬噸,年產大豆蛋白12萬噸、植物蛋白肉2萬噸,成為全球從種子到餐桌非轉基因食品全產業鏈供應商。
創新不輟、厚積薄發的“中國豆王”
2021年9月10日,國家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考察調研禹王集團后,將禹王集團大豆產業發展情況高度概括歸納為“四個全”,即全產業鏈、全營養素、全生命周期、全人類,并高度贊揚禹王集團就是“中國豆王”,在禹王看到了民族大豆產業發展的希望。
從唐部長的肯定中,我們能看到禹王在行業中的引領作用。禹王深耕中國大豆四十四載,專一專注全價植物蛋白,創造了十項標志性“行業第一”。
第一個工業化生產大豆組織蛋白
1979年,禹王自己設計設備,摸索工藝,用豆粕膨化做“人造肉”,是國內第一家工業化生產大豆組織蛋白的企業。
第一個低變性脫脂豆粕工藝
1999年,禹王自主研發的低變性脫脂豆粕問世,解決了蛋白原料功能性差和蛋白收率低的兩大行業痛點,使大豆分離蛋白得率從33%增加到45%,每加工1噸蛋白增加收益2200元-4000元,打破了美國、日本兩大蛋白生產巨頭的壟斷,挽救了當時國內瀕臨破產的20多條大豆蛋白生產線,挽救了瀕臨破產的中國大豆蛋白民族工業,推動中國從蛋白純進口國轉變為最大的出口國。
第一個推廣高蛋白非轉基因大豆種植
1999年,禹王在山東和黑龍江地區建立高蛋白“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基地,并以高出普通大豆5-10%的價格收購,帶動了“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種植業從無到有的興起,每年直接帶動豆農增收2億元以上。
2014年“中國大豆”價格脫離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體系,“非轉基因、高蛋白、食用”大豆成為新品類。當前“中國大豆”年平均價格比芝加哥期貨大豆價格高出近30%。
第一個高凝膠大豆分離蛋白工藝
自上世紀50年代美國創造大豆蛋白生產技術以來,大豆蛋白行業一直是國外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的行業,禹王自主研發的用于肉制品和素食領域專用的高凝膠大豆分離蛋白,凝膠功能性全球領先,樹立了行業絕對數一地位,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第一個打破國際巨頭分離蛋白高端應用市場壟斷
禹王突破性解決了抗營養因子去除率及蛋白水解率低的難題,抗營養因子去除率提高30%以上,水解率提高20%以上,溶解好、粘度低、風味好、口感超過國外巨頭。可廣泛用在5%以上蛋白質含量的植物蛋白飲料、10%蛋白質的雙蛋白飲料、小分子活性肽、生物發酵、特醫食品等領域,實現了對國外巨頭的超越。
第一個自主設計,完全采用國產裝備,實現單線產能最大
禹王通過自主創新,開發出“六自”模式,即“自己設計、自己加工、自己制造、自己安裝、自己調試、自己升級”低粕和蛋白加工核心設備。特別是其核心設備離心機、干燥塔的研發和制造,終結了必須用德國和日本裝備的歷史,使中國大豆蛋白行業主要設備的國產化得到了普及,帶動了大豆蛋白行業國產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自禹王第一條大豆分離蛋白生產線建設起,較之當時國際行業領先者年產3000噸生產線,禹王持續自主研發,陸續放大到5000噸、7000噸、10000噸的單線產能,開啟了中國大豆蛋白生產新時代。2021年禹王克東工廠年產1.8萬噸的蛋白新生產線順利達產,創造了新的單線產能紀錄。禹王持續引領中國大豆深加工技術的發展,成為和世界500強頭部蛋白企業競爭致勝的強有力的殺手锏。
第一數量的發明專利,知識產權行業遙遙領先
禹王牽頭成立國家大豆精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農業農村部大豆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大豆技術創新中心、山東省膜法提取生物蛋白工藝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個國家級平臺和5個省級平臺。擁有保密專有技術數百項,授權發明專利75項,受理發明專利183項,發表技術論文62篇,覆蓋蛋白及植物基食品的品質、成本、工藝設備等的基礎研發、產品開發、工藝研發及應用研發等領域;獲得科技國際先進水平成果評價4項,參與編制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8項。
第一個提出“中國大豆”國際品牌內涵及相關理念
禹王自2004年正式提出“非轉基因、高蛋白、可食用”的“中國大豆”國際品牌概念以來,在國家重要會議、行業交流會、論壇、國內外展會等持續為“中國大豆”發聲,和廣大同仁共同努力,使“中國大豆”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響亮的名片。讓消費者有更多優質選擇,讓“中國大豆”走得更遠。
媒體報道報紙
在2013年北大荒大豆節上,禹王發表《關于非轉基因中國大豆的思考》,首提保護“中國大豆”的戰略意義關乎“五個安全”:中國的糧食與營養安全、食品安全、耕地安全、環保安全以及“中國大豆”的品牌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
禹王首先提出并注冊著作權“禹王蛋白四律”。積極向全社會倡導“少吃肉蛋白,多吃豆蛋白”,積極推進蛋白質攝取方式的變革,大力發展大豆蛋白和植物肉產業,堅守“為自己,救地球”這個人類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偉大事業。
第一律:從蛋白質含量上,瘦肉 ≈ 動物蛋白;
第二律:從營養上,大豆分離蛋白 = 動物蛋白;
第三律:從防病上,大豆分離蛋白 ≥ 動物蛋白;
第四律:結論:大豆分離蛋白 ≥瘦肉
全球第一條植物肉全自動化全生產線,定義現代素食“六零”標準
禹王建成投產了全球第一條全自動植物肉生產線,年產植物蛋白肉兩萬噸,成為植物基肉加工與應用領域的主體力量,代表了植物基食品加工行業的領先水平。
禹王以“安全放心、全價營養”為現代素食開發的指導綱領,將“安全放心”細化為“六零”工作標準:零黃曲霉素、零反式脂肪酸、零膽固醇、零抗生素、零防腐劑、零添加。
第一個實現從種子到餐桌全產業鏈經營
禹王形成了從大豆育種、基地種植到加工制造、終端食品及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具備從原料源頭保障到終端市場拉動植物基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競爭能力。在育種端,公司自主培育的禹王1號大豆新品種,畝產達到400公斤。與舜豐生物戰略合作,基于基因編輯技術平臺,培養特定組分的大豆新品種。在終端,植物肉產品解決了風味和口感的行業難題,子葉油和代餐粉解決了營養均衡的行業難題,大豆肽飲料產品解決了蛋白沉淀的行業難題,打破了多年來國際巨頭對高端市場的壟斷地位,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多樣、更放心便捷的大豆食品。
用科技創新賦予大豆“七十二變”的能力
一粒大豆在禹王,不僅可以加工成低溫豆粕、豆油等初級產品,還能向大豆蛋白、大豆磷脂、蛋白飲料、休閑素食、二酯油、膳食纖維等深加工產品轉化,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這條大豆產業鏈還可以繼續延伸到醫藥領域的胰蛋白酶抑制劑、日化領域的大豆純天然洗護用品等,禹王賦予了大豆“七十二變”的能力,真正地把大豆吃干榨凈,黃豆變金豆!
豆變油,第一款與橄欖油相媲美的“大豆子葉油”
禹王以大豆子葉為原料,開發出高檔小包裝豆油產品“子葉油”,無黃曲霉素、無反式脂肪酸、無農殘;含7%的亞麻酸、天然VE、非轉基因。ω6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至優比例6:1,是目前市場上最符合東方人體營養結構的、沒有任何人為添加的原生態、純天然植物油。
豆變肉,第一塊自動化大規模批量生產的植物肉
禹王致力于成為植物基食品領域的創領者,在植物蛋白肉在咀嚼感、結構狀態與均衡營養等方面實現了全面突破,生產的植物肉塊、植物肉餅、休閑素食等系列植物基產品基本達到了真肉的口感,營養又健康。
豆變酶,全球第一瓶從大豆中提取的高活性β淀粉酶
β淀粉酶是淀粉加工必不可少的催化劑,通常以微生物發酵進行生產,也有從紅薯、大麥中提取的,主要用于高麥芽糖漿、啤酒、面包等淀粉糖化。禹王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從大豆加工過程中提取出高活性β-淀粉酶,并實現了產業化。與其它淀粉酶相比,大豆β淀粉酶具有適溫范圍廣、酶活穩定、糖化作用均衡的特點,使用它做出來的產品保鮮期能延長七天,市場前景廣闊。
豆變紙,全球第一張用大豆膳食纖維制作的“可食用”纖維紙
禹王從大豆蛋白生產線下游副產品中提煉改性大豆膳食纖維,制備纖維紙,具有可食性、安全性、無污染的特點,環保、經濟、實用。同時,還制備了一種可降解塑料,制作出一種新型包裝盒,達到了可食用的綠色、環保標準。
豆變藥,全球第一支“顛覆胰島素給藥方式”的胰蛋白酶抑制劑
禹王是全球唯一一個實現大豆產業鏈向醫藥領域延伸的企業。禹王從大豆乳清水中提取的天然活性蛋白口服胰島素膠囊關鍵輔料胰蛋白酶抑制劑產品,可以使糖尿病人胰島素攝取由注射轉為口服,解決100多年來糖尿病人打針的痛苦。同時提供了一個新的蛋白質類藥物的給藥平臺,使注射能改為口服。
豆變清洗劑,全球第一桶“食品級”綠色大豆活性清洗劑
禹王以生物合成技術開發綠色清洗劑,產品含有大豆天然提取物,去污力增強20-50%,使用易沖洗、無殘留,易降解、無污染,無傷害,效果良好。在工業清洗領域,已攻克國家幾個重點工業應用的世界性難題,技術國際領先。
解決大豆產業“卡脖子”問題的“禹王方案”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大豆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近年來,大豆戰略性地位日益凸顯。禹王多年來,對于大豆本身和大豆相關理念的深入研究,讓禹王對大豆產業發展的見解更加深刻與務實。
豆博會上,禹王生態總經理李順秀發表了題為《中國大豆及大豆蛋白產業發展趨勢》的專題報告。報告從大豆及大豆蛋白的戰略價值、植物肉替代動物肉、中國大豆產業發展趨勢等方面給出了詳實的數據、闡述及建議。被與會者廣泛認為給出了解決大豆卡脖子問題、振興中國大豆產業的“禹王方案”。
七大營養素,訴說了大豆的珍貴蘊藏
大豆含有豐富的七大營養素成分,含有約40%的蛋白質,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中華民族自古以植物為主食、以大豆為基本蛋白來源,大豆不但滿足了生命的本質營養,同時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美味佳肴,從本質上講,是大豆孕育了黃皮膚的東方民族。
同時,大豆蛋白是國際公認的滿分1.0分的完全蛋白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大豆蛋白與酪蛋白、雞蛋蛋白都是PDCAAS值(蛋白質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分數)滿分1.0的完全蛋白,動物蛋白和其他植物蛋白均次于大豆蛋白。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接近人體氨基酸組成,國際學術界對大豆蛋白健康作用的研究發現,大豆蛋白有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抗腫瘤等10余項保健功能。
兩筆經濟賬,昭示了大豆產業的重要地位
展會現場,禹王向我們算了兩筆經濟賬,一筆是關于節約耕地的,一筆是關于減少碳排放的。通過比較食用植物肉與食用動物肉之間的節能減排數據得出,提供同等數量的蛋白質,大豆蛋白比肉蛋白更加節能減排。禹王年產12萬噸大豆蛋白,相對肉蛋白可節約6617萬畝耕地,相當于1.4個廣東省的耕地面積或一個荷蘭的面積;可減排1219萬噸二氧化碳,需50萬畝闊葉林吸收一年。
兩套問題方案,拓寬了大豆產業振興的新路徑
禹王提出,當前我國大豆產業發展面臨兩個突出問題:
一是大豆自給率嚴重不足。據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進口9108萬噸大豆,國產大豆2029萬噸,大豆自給率18%。近幾年,我國平均每年進口轉基因大豆9000多萬噸,主要用于榨油和飼料豆粕,然后通過畜禽養殖,將大豆蛋白質轉化為日常食用的肉蛋奶。如果沒有充足的大豆供應,我國居民將無法獲得足夠的蛋白質攝入。我國每年進口大豆金額400多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1/3。大豆成為我國農業主要“卡脖子”問題。
二是國產大豆擴種增產后的產銷矛盾。隨著大豆的戰略性地位日益凸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豆生產。自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以來,已經連續4年聚焦大豆擴種,2023年一號文件中大豆更被提及8次。中央主要領導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擴種大豆和油料。《十四五全國種植業規劃》指出,到2025年力爭大豆播種面積達1.6億畝左右,產量達2300萬噸左右。國產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作豆腐、豆漿、大豆蛋白、豆制品等,每年消耗量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據了解,自2014年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價格脫離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體系成為“豆一”新品類以來,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平均價格比芝加哥期貨大豆價格高出30%左右,如進入榨油和飼料豆粕領域就會虧損。短期內,如何消化增產的數百萬噸大豆,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如何解決這兩個突出問題,讓中國大豆走出困境,禹王從長期和短期兩個角度闡述了相關觀點。
第一,長期看,用植物肉替代動物肉戰略意義重大。
解決進口大豆卡脖子問題,關鍵的一個戰略點就是,將大豆直接轉化成植物肉提供人體所需蛋白質營養。這是中國大豆產業乃至整體農業發展的戰略要舉。如果用于加工飼料提供動物肉的9000萬噸進口大豆全部使用國產非轉基因大豆替代,需要新增6.7億畝的土地,占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的37%,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據禹王農業農村部大豆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測算,如果通過大豆直接轉化為植物肉來提供等量的蛋白質,全部替代9000萬噸進口大豆,只需要新增2700萬噸國產非轉基因大豆,新增占用2億畝土地就可以提供同等數量的蛋白質。那么,新增占用耕地2億畝從何而來呢?
據飼料行業數據,畜禽養殖的飼料構成中,豆粕占比24%,玉米占比55%,相當于豆粕三成,玉米近七成,而這些玉米并沒有轉化為動物蛋白,而是在養殖過程中轉化為能量消耗掉了。用植物肉代替動物肉,同樣可節省飼料中玉米的消耗。據測算,與9000萬噸進口大豆加工的飼料豆粕匹配的飼料玉米至少可節省1.65億噸,相應的可節省種植飼料玉米土地2.5億畝,可以滿足種植大豆新增2億畝的需要。不僅不用新增占用耕地,反而會節省5000萬畝土地。在大豆自給率達到100%的同時,省下來的1.65億噸飼料玉米還將節省3700多億元。當前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用作傳統食品的數量為1500萬噸左右,在不改變食用大豆傳統飲食結構的前提下,加上這個2700萬噸用作植物肉的國產非轉基因大豆數量,合計是4200萬噸國產非轉基因大豆。這是我們解決進口大豆卡脖子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一根底線。禹王44年專一專注植物蛋白,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已取得植物蛋白肉的重大進展,禹王植物肉已基本達到動物肉的口感,正在陸續進入市場接受廣大消費者的檢驗。禹王今年建成投產了全球第一條全自動化植物肉生產線,年產植物蛋白肉兩萬噸,代表了植物肉加工行業的領先水平,成為植物肉加工與應用領域的主體力量。關于植物肉的推廣,首先要解決消費者認知的問題,這是個系統的大工程,需要企業、市場、政府各方面的努力。在歐美,食用植物肉日漸成為趨勢和時尚,在國外植物肉品牌通常比動物肉貴3倍以上。
第二,短期內,推廣非轉基因動物肉是解決當前賣豆難問題的現實路徑。
當前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在傳統豆制品方面的使用量多年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再多就賣不動了,價格就會下降。據最新數據,2023年國產大豆2080萬噸,食用大豆消耗1500萬噸,多出的大豆如何消化?賣豆難問題是農戶、政府等普遍關心的問題。禹王給出建議:動物肉市場是目前大豆蛋白轉化的主戰場,是大豆用量的主渠道。在植物肉被廣泛接受之前,推廣非轉基因大豆轉化為動物肉是解決目前中國大豆銷售的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非轉基因大豆替代轉基因大豆用于飼料行業,成為一部分消費者的期盼。如果從種業、種植業、飼料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動物肉屠宰到食品加工業等一條龍到底,建立起令人放心的非轉基因動物肉市場品牌,相信大部分消費者會把非轉基因動物肉作為自己的首選,這是一個最快、最有效解決大豆需求的途徑。
根據禹王測算,轉基因飼料的豬肉現在一斤按15塊錢,非轉基因飼料的豬肉按照非轉基因大豆價格,測算出來18塊錢一斤,每斤貴3塊錢,但這個高端市場肯定是存在的。這里面需要從種子到終端,都進行嚴格認證,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問題,走市場化、法制化、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消費者認可了,只要動物肉用的非轉基因大豆量稍微一擴大,擴產增收大豆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局面:植物肉、動物肉,包括一部分非轉基因豆粕的動物肉,各占一部分市場,相互競爭,由市場引導消費,孰優孰劣,孰留孰走,讓市場來決定。同時,也為政府未來決策提供更多可能性。
首屆豆博會的盛大召開,為穩定大豆生產,促進產銷對接,推動中國大豆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中國大豆產業的領軍企業,禹王生態表示,將始終以“為自己、救地球,推動變革,讓安全放心的植物蛋白食品為人類帶來健康長壽的生活”為使命,以“成為全球大豆蛋白行業的持續領軍者,讓天然非轉基因植物蛋白食品走進全球每個家庭”為愿景,以全產業鏈創新引領中國天然大豆產業新發展,發揮“中國豆王”領軍示范作用,并同全國致力于打造 “中國大豆”品牌的同行一起,為振興中國大豆產業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網